第四章 侃侃而谈

不会爆的米花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爱尚小说网 www.23xs.co,最快更新汉党最新章节!

    陈群的抱怨,众人不以为意,只是哈哈一笑,便邀请陈群同叙。

    “适才见汝等相谈甚欢,不知所为何事,和不说来,把酒同乐?”陈群刚一坐下也不客气,拿起酒爵,满饮一口。

    对于陈群的作风,众人也是见怪不怪。

    但是,许煜打量着和荀彧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陈群,心中莫名的想笑。

    要知道,仅仅比荀彧小上两岁的陈群居然是荀彧的女婿,这就像那句话,我把你当兄弟,你却惦记我的女儿。

    许煜的眼神虽然奇怪,但是众人并不知道其内心所想,再加上非常好奇许煜刚才说的话,也不细问。

    “仲明,适才之言,还请见教啊!”

    和陈群谈笑片刻,叙述了刚才几人所言及之事。说到许煜刚才所说的话,荀彧也是憋不住了,急忙询问。

    “此事显然易见,诸位只知黄巾难以成事,却是不曾多想,黄巾虽不足以撼动我大汉王朝。但是有陈胜、吴广在前,使吾等不得不三思啊!”

    在座的都是些聪明人,有些话不需要说的太透彻,只要点明思考的方向,众人定会自己想到。

    许煜话音刚落,在座的三人纷纷陷入沉思,脸上表情不断变换。

    许煜见此,也不出言打断,只是拿起面前的酒爵,慢慢品味这东汉美酒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纯粮食酿造的米酒,后世的许煜却是一次都没有喝过。

    春稻酿造的米酒,酒香之味虽浓却不刺鼻,入口醇香却无辛辣之感。对于此酒,许煜也是非常喜欢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不断变换脸色的三人,皆是慨然一叹,心中皆有戚戚焉。

    但是,荀彧毕竟是心存汉室,不敢相信自己所想的是真的,于是出言道:“陈胜吴广,揭竿而起,天下云集响应,皆是因为天下苦秦之暴政日久;再者秦统六国之路过于血腥,六国之人皆是心存愤懑,故趁此之机,群雄皆起。”

    “而今大汉已开国四百年,恩泽遍及天下,怎是暴秦可比?”

    “再者,大汉名仕遍及天下,世受皇恩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,荀彧突然停住,又是哀叹一声,道:“荀彧着相了,让各位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荀彧突然停住的原因,不是别的,正是一句名仕遍及天下,世受皇恩。

    可是,两次党锢之祸,前后牵连数万人,这数万人可都是当是士大夫一族啊。

    桓灵二帝的两次清除党人,可以说是彻底的引火自焚,自断臂膀。

    纵观两汉,前汉皇室治理天下,不外乎宗族,士子,外戚。而孝武皇帝一纸推恩令,彻底的剥除自己宗族的势力,使得外戚之患从未平歇。

    再者,武帝过分加强中央集权,使得天下大权都在皇帝一手掌握之中,其中有利有弊。

    利者,如武帝这般,雄才大略,开疆扩土;弊者,如桓灵二帝,昏庸至极,则天下危矣。

    过分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最早就体现在武帝末期。

    而这种弊端,影响最大的就是后汉。因为,后汉的皇帝除了光武帝,皆不长寿。

    如此,造就了与前汉不同的政治派系出现:宦官势力。

    皇帝短寿,意味着继位者年幼,而继位者年幼,天下大权则尽掌握于外戚之手。随着天子渐渐长大,自然是不忍大权旁落。皇帝身边亲近之人,又只有宦官,这给了宦官崛起的机会。

    借宦官势利,使天下大权归于皇帝,但是,皇帝又不长寿,外戚重新崛起,如此恶性循环,造成了后汉政治派系相互攻讦,天下久不能大治。

    桓灵二帝之前,宦官尚且清明,如曹操祖父中常侍曹嵩,也是宦官之中清明的代表。

    但是,桓帝乃是宦官拥立,政治势力之间的角逐立刻失衡,宦官亲属,鱼肉百姓,使得天下人人怨恨。

    党锢之祸,说是清流之士不满宦官势力作恶多端,奋起反击,不如说是政治派系之间的一种斗争。

    很显然,士大夫一族是失败者,但是,党锢之祸中,士大夫一族是站在正义的一方,所以这两次政治斗争是正义的一方彻底失败,其结果就是大汉失去一臂。

    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,至公元280年三国归晋,期间将近一百年,毁灭大汉的正是两次党锢之祸的失败者士大夫集团。

    “术士张角,一语而万民从,文若还不明白?大汉的民心已经不是那么的稳固了。”此时,不用许煜劝说,一边的荀谌已经是出言感叹。

    “术士张角,假借道士之名,散发谣言,煽动百姓,其不臣之心,已昭然若揭了。”旁边的陈群也是有些郁闷:“可恨当今宦官,不顾天下安危,只为一己私利,横征暴敛,中饱私囊。岂可知皮之不存、毛将焉附?”

    “时至今日,天下士族,如文若者,心系汉室江山者,又有几人?妄想乱中取利,浑水摸鱼者又有几何?”见荀彧面色有些苍白,许煜再加上一把火。

    荀彧闻言,脸色更加惨白,不见有丝毫血色,看向许煜,艰难道:“不知仲明心中所想为何?”

    许煜闻言,脸色淡然,也不隐瞒,直接道:“吾等受党锢之祸,孑然一身,纵使心有千种抱负,于大汉江山何益?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荀彧起身,看着云鸟飘然而过的天空,平静道:

    “许煜仅有一言:纵使大汉江山,国祚将终,也只当出现于吾之死后!”

    对于这句话,许煜可不是表面这么淡然,而是心中思虑再三才说出的。

    虽然许煜刚才说了天下的士族不知道有多少心生异心,但是,许煜明白,真正流传百年的大族,骨子里对大汉的忠诚是磨灭不掉的。

    挟天子以令诸侯,其实尊天子以令不臣,令的不是诸侯,还是诸侯麾下的那众多世家大族罢了!

    这一点,许煜很清楚,张绣、刘琮、张鲁等等等等,这众多的人几乎是不战而降,而他们之中,世家大族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并且,连接这些大族与大汉江山关系的,不是别人,正是许煜面前的荀彧啊。

    荀彧与其说是魏臣,不如说是大汉最后的国士,是荀彧已一己之力强行续燃大汉这盏将要熄灭的灯二十多年!